序:親自體驗增力耐勞的神妙 黨毅
中國醫藥學是維護人類健康的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使中藥就有幾千種,最常用的也有數百種,可是,沒有任何一味中藥的名稱可以人參這樣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至於它神奇的功效更是令人折服,難怪在這個世界上,人參擁有這樣一支龐大的、信奉它的隊伍。
在我剛記事時,看過一部電影,叫作《人參娃娃》。影片中的人參娃娃是一個非常可愛、集真善美於一身的神童。夜裡,他是一個活蹦亂跳、天真無邪的孩子,勇敢善良,專愛幫助他人,是正義的化身。天快亮時,他就會消失在群山之中,變成了一棵人參,靜靜地睡在地下。這個電影使我幼小的心靈裡,對人參產生了一種神秘的感覺,在遇到難事的時候,甚至還夢想也碰上人參娃娃,從他那裡得到幫助。
後來在我的生活道路上,也與人參有許多接觸,甚至結了不解之緣。
我小的時候身體比較弱,為了使身體強壯一些,父母常常帶我去看中醫,不是喝煎湯,就是吃丸藥。記得在我十歲的時候,有一天,父親說好下午又要帶我去醫院,但因臨時有事,不能陪我,就說:「這次您自己先去吧!」他在一張紙上寫了「八珍丸」三個字,並告訴我說:「告訴醫生,你面色總是發黃,是氣血兩虧,要吃這個藥,因為這種丸藥裡有人參。」來到醫院,接待我的是一位頭髮花白的老醫生,他看了我手裡的紙條,又看了看我,笑著說:「小小的年齡,幹嘛要吃補藥,好好吃飯就行了。」可是,我更相信父親的話,在我的一再堅持下,老中醫說:「好!我給你開十全大補丸,還多兩味藥,行了吧?」他只給我開了一帖,大概是他拗不過我,只好少開了一點,這樣,既能把我打發走,又能避免真讓我「大補」。
後來我當護士,在病房裡,常常看到一些慢性病人的親屬從家裡帶來自煮的人參湯或人參燉雞當補品,使我不禁對人參產生了更加強烈的好奇心。上大學後,我選擇北京中醫學院。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發生,我正在唐山附近的一個縣醫院實習,曾參加挽救一名外傷失血過多的病人,由於當時醫院的血庫的血已用盡,一位中醫師開了「急煎獨參湯一劑」,果然解了燃眉之急。這件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當時我已懂得「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其固」的道理,但真正目睹這種神奇的功效,使我對人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一九八○年,我第一次帶學生上山採藥,山高路遙,非常辛苦。我自知體力不如他人,望著聳入雲端的山頂,心想:跟著我的都是十九、二十歲的大學生,身體力壯,我怎麼能跟得上他們呢?這時,我看著手中事先備好的一塊人參,想起《人參娃娃》這部電影,自言自語地說:「今天就看你啦!」我要親自驗證一下人參增力耐勞的作用。我像吃糖一樣,將參含在嘴裡,開始向山上進發。一路上,教學生認藥、挖藥、製作標本,不知不覺之中就到了半山腰,經過短暫的休息,就繼續前進。原以為能夠連滾帶爬地讓同把我扶上山頂就算勝利了,令人感到驚奇的是,我居然越走越覺得輕快。我相信,最後向山頂進行二百米衝刺的神力來自《人參娃娃》。從那時起,我對人參的功效篤信不疑。
在從事中醫教學、科研工作的近二十年中,由於主要研究抗衰老中藥和中醫飲食療法,因此有很好的機會研究人參、探索它的奧秘,在臨床應用人參治療各類疾病方面獲益匪淺。我在北京中醫藥大會中醫專家門診部主持的營養保健食療門診中,常常遇到一些虛證的病人,需要指導他們正確地服用人參,也有不少病人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我的體質是否適合服用人參?」「長期服用有沒有害處?」等等。有的人甚至把人參帶來,說是朋友送的,不知該怎麼吃,特地來門診諮詢。在選用人參及其複方,或以人參為主要原料製成保健食品,為病人防治疾病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感覺到正確服用人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說來也奇怪,中國人在服用其它中藥都比較慎重,一定要遵照醫囑,唯獨在買參、服參的問題上很大膽。無論從事什麼事業的人,遇到久病體弱、過度勞累等情況,竟然都敢自作主張,燉一隻人參雞、喝一杯人參茶等。親朋好友你來我往,晚輩孝敬長輩等,人參都成了最體面的禮品。這說明人們認為人參只是滋補佳品,吃了都對身體有益。可能正是這種「常識」,使人們長期形成對人參近似迷信的崇拜,臨床上也因而常常見到或聽到一些誤用、濫用人參的情況。
為了回答人們許許多多關於如何科學地服用人參的問題,使更多的人免遭盲目用人參後的煩惱,我將這些年研究、應用人參防病治病的體會整理成冊,並將這本《怎樣吃參最好》一書奉獻給廣大讀者。讓我們不斷吸收人參文化的營養,在科學補參中受益。
一九九四、八、十九於北京中醫藥大學